“书香润晚晴 我喜爱的一本书”世界读书日主题征文活动学员投稿作品(九)

书香润晚晴——
我喜欢的一本书《父亲的女儿》
文学写作班 刘蓉
在美丽的春天里,我有幸得到金牛作协的作家杨学用老师签名的作品《父亲的女儿》。它的封面非常简洁干净,上面用几排小字写着:她的童年经历了那个时代的苦难,感受了青春的迷茫。这本书是作者的自传书。
清晨,我轻轻地打开书页,阳光透过纱窗轻漫书页间,书中淡淡的墨香在空气中流淌。她的故事深深地吸引了我,她四岁时,就是妈妈的小帮手;饥荒年代,九岁的她偷个大南瓜,救了全家;十二岁时,承担起全家家务……后来又帮父亲出书。改革开放后,勤劳、智慧、勇敢的她,又率先成为金牛区的养殖和种植专业户。她虽然小学文化,但从未放弃过精神追求和灵魂深处的文学爱好,用拿锄头的手记录了她的人生和这个伟大的时代,并在七十岁时写下这本自传。
朴实而又真挚的感情,在她的笔下如小溪般潺潺流淌,我的情感也随书中的描述,来到了她的时代,目睹她的勇敢,毫不矫揉造作。一个人在贫穷、困难的情况下,仍然保持着对生活的热爱,并坚持读书学习。书中还记录了这样的一段故事:有一个一贫如洗的农村青年,从小就读杜甫的《茅屋为秋风所破歌》,干完活,便在田间地头拿出书埋头苦读……后来,“文化大革命”结束后,他成为了建筑公司的开创者。多年的坚持读书,对他的未来起到了重要的作用。
书中主人公的故事深深打动着我,不禁想起自己几年前退休,又遇疫情,在这个信息量爆炸、浮躁的社会里,想躺平又躺不平的心态下,曾经一度很迷茫,开始怀疑人生。读到杨学用老师的书,我一下子感触良多,一个人无论什么年龄,只要有梦想,好学且勤思,都能有收获。我调整好心态,在四川老年大学文学写作班学习,跟着优秀的老师和勤奋的同学们,在浓浓书香的浸润下,用笔书写人生,活出精彩的晚年生活。看来,阅读一本好书,就如暗夜里的星光,指引着前进的方向。
一个人静下心来读一本书时,模样总是最美的。有一天,在地铁上,我看见一个二十多岁的小伙子,靠在车厢壁上,旁若无人地拿着一本书看。那一刻,温柔的灯光轻柔地打在他的脸上和书上,他的目光柔和而又坚定地在书页间游走。那沉浸的模样,不禁让人想起于谦的诗:“书卷多情似故人,晨昏忧乐每相亲。”被他认真模样吸引,我情不自禁朝他的方向挪了挪,忍不住探头想看看那是什么书。他发现之后,扬了扬手中的书,调整了一下站立姿势,眉宇间掠过一丝优雅的微笑,显得那么的帅气。
是呀!行万里路,读万卷书。在第三十个世界读书日即将到来之际,让阅读走进我们的生活。
当我再一次用指尖轻轻翻动《父亲的女儿》那洁白书页,迷人的书香在房间氤氲;思绪倘佯在那些美妙的文字里,流连忘返;书里的光,照亮着我们的晚年人生路。

感 谢 阅 读
地址:成都市金牛区金沙路42号
欢迎中老年朋友们注册成为学员
初次来校请到报名大厅注册学籍
规定时段内在微信号上选课报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