随笔丨廖忠恩:弦上月色,师恩如歌——我与蒋孟群老师的二胡情缘

点击蓝字
四川老年大学现在的Logo.png
关注我们
 

 

 

 

 

弦上月色,师恩如歌——

我与蒋孟群老师的二胡情缘

二胡小1班 廖忠恩

 

 

 

在那个静谧的午后,四川老年大学外宣微信公众号“教师风采”栏目中蒋孟群老师的身影渐渐清晰,她亲切和蔼的笑容如同春日暖阳,瞬间将我拉回到了十年前的时光,那是一段与二胡结缘,与蒋老师相识的珍贵而难忘的旅程。

初见蒋老师,是在成都方池街的四川老年大学。彼时,我已退休多年,岁月在指尖悄然溜走,留下的是无尽的落寞与空虚。那些年轻时在毛泽东思想宣传队里,与二胡相伴的日子,如同尘封的旧梦,被时光掩埋。然而,那把破旧的牡丹牌二胡,却始终未曾离我而去。它静静地躺在房间的角落里,仿佛在等待着被重新唤醒的那一刻。

终于,在一次偶然的擦拭与修理之后,我鼓起勇气,再次将它拿起。然而,五十多年的岁月早已磨去了我曾经的技艺,那嘶哑难听的声音,如同杀鸡杀鹅的怪叫,刺破了宁静的午后。没过几天,邻居的敲门声便接踵而至,他们带着无奈与恳求,希望我能手下留情。那一刻,我尴尬不已,只能无奈地放下二胡,任凭那曾经的热爱在心底默默叹息。

就在我以为自己将与二胡就此别过时,朋友的来访带来了新的转机。他得知我的烦恼后,建议我去老年大学学习,那里有专业的老师,能让我重新找回对二胡的热爱。于是,在朋友的引荐下,我背着那把破旧的二胡,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,来到了曾经位于方池街的四川老年大学。

那是一个夏日下午,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,洒下斑驳的光影。我背着二胡,步伐有些沉重,却又满心期待。刚下课,朋友便把我介绍给了蒋孟群老师。初见蒋老师,她英姿焕发、芳华正茂,素颜扑面,笑意盈眸,让我那颗紧张不安的心稍稍平静了一些。她让我先拉一段,我紧张得手心冒汗,那生硬的技术和颤抖的双手,想必让她看到了我的窘迫。然而,她只是微笑着询问我的学习情况,我语无伦次,心中满是忐忑,生怕她会拒绝我。但最终,我鼓起勇气,诚恳地向她表示,以后一定会努力学习。那一刻,我看到了蒋老师眼中的鼓励与期待,那是我重新踏上二胡学习之路的起点。

后来,四川老年大学从方池街搬迁到了金沙路,而我也毫不犹豫地跟着蒋老师来到了新的校区。在十余年的学习时光里,蒋老师如同一位辛勤的园丁,精心培育着我们这些渴望学习的老年学员。她不仅教会了我们许多音乐知识和演奏技巧,更用她的耐心与智慧,让我们领略到了二胡的神奇与魅力。

同学们来自不同的岗位,年龄有大有小,技艺更是参差不齐。但蒋老师因人施教,因材施教,深入浅出地讲解每一个知识点。她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,从基本功的训练到音准、音色的把握,再到乐句的处理,她都细致入微。在学习每一首曲子之前,她总会先为我们介绍曲子的意境,那深邃而生动的描述,仿佛能将我们带入一个如梦如幻的世界。她的技术精湛,浑身散发着艺术的活力,每一次示范演奏都如同一场视觉与听觉的盛宴。

课堂上,蒋老师不仅传授技艺,还会与我们一起分享一些有关二胡的趣闻轶事,让课堂充满了生机与趣味。她总是把我们当作孩子一样照顾,耐心地解答每一个问题,不厌其烦地一遍遍示范,讲解。二胡本就是一件难度较大的乐器,对于我们这些年老的学员来说,学习起来更是困难重重。但蒋老师从未放弃过我们,她总是用那春风化雨,润物无声的熏陶,鼓励着我们不断前行。在她的悉心指导下,我们这些曾经技艺生疏,甚至从未摸过二胡的老年学员,逐渐找回了对二胡的热爱,也感受到了学习的快乐与幸福。

如今,每当夜幕降临,月光洒在二胡的琴弦上,那熟悉的旋律仿佛在耳边轻轻响起。蒋老师的教诲如同那弦上的月色,柔和而深邃,在我的心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。这份情缘,如同细水长流,默默滋养着我的心灵,让我在二胡的旋律与韵味中感受到了宁静与深远,让我在二胡的世界中找到了归宿。我愿将这份感激与怀念深藏心底,让它在时光的长河中静静流淌,永远滋润着我的学琴生涯。蒋老师的指导与激励,是我前行路上宝贵的财富,虽不言说,却时刻影响着我,让我在二胡艺术的探索中不断深入,用悠扬的琴声,默默向她表达着我的敬爱与感激。在岁月的轮回中,我愿以琴为媒,将这份深厚的师生情谊化作永恒的旋律,让蒋老师的教诲如同那轻柔的月光,静静地陪伴着我,成为我学琴道路上永恒的指引。

 

蒋老师在讲台上授课

 

蒋老师走下讲台给同学们做示范

 

 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感 谢 阅 读

地址:成都市金牛区金沙路42号

欢迎各位老年朋友注册成为学员

初次来校请到报名大厅注册学籍

规定时段内在微信号上选课报名

 

 

 

85c3492a5bb51fbc7039663a159c9e8.jpg

 

 

首页    幸福校园    随笔丨廖忠恩:弦上月色,师恩如歌——我与蒋孟群老师的二胡情缘