随笔丨钟建设:夫妻同上写作班

夫妻同上写作班
文学写作班 钟建设
光阴荏苒,弹指一挥间,四川老年大学40周岁了。40年的耕耘,硕果累累,获奖无数。2024年11月26日,在成都市新声剧场成功举办的2024年教学成果展,更是空前成功。前不久,又传出喜讯,四川老年大学获全国老年大学标准示范校称号,更是激动人心,鼓舞人心,坚信四川老年大学会越办越好,每一步都踏向更辉煌的明天。
我和四川老年大学结缘是在2021年,一个偶然,知道了四川老年大学有一个散文写作班,怦然心动,告诉自己,一定要报这个班。我盼着报名,盼着开学。9月,随着秋风送爽,在金色阳光的陪伴下,来到了四川老年大学。这一刻,既有对新知识的渴望,又有怕自己学不好的不安。
随着授课老师王果的耐心教学与鼓励,我逐渐消除了不安。王老师说:“写作就是三个方面,第一是写什么,第二是怎么写,第三是怎么投稿。写什么就是挖掘自己记忆中的宝库,写那些忘不掉的事情,怎么写?就不是一两句话就能说完的,接下来的学期都会讲的。”他还教了怎样用邮箱投稿。当我忐忑不安的交出第一篇拙文《小奥特曼迷》时,得到了王老师的鼓励,于是我慢慢地放开写。
2021年10月底,各地新冠肺炎疫情频发,成都也未能幸免,11月2日,成都市金牛区新增一例本土确诊病例,成都市政府立即采取了科学的、高效的防疫措施,由于疫情隔离区离四川老年大学仅一公里左右,为保障师生的身体健康,四川老年大学发出紧急通知,由线下上课改为线上上课。
第一次上网课时,我认真听着老师对同学作品的点评和讲解,先生开始不经意的在听,后来干脆坐下来和我一起听,感慨道:“还有那么负责的老师呀,不仅课讲得好,还要讲文章结构、写法、写什么、布局注意什么、怎样立意,还给你们改错别字,甚至标点符号都要给你们改。”接下来每次上网课时,先生都认真和我一起听。一天又上网课,先生听完后说:“下学期,我也要报散文写作班。”我用怀疑的眼光看着他说道:“是真的吗?”先生说:“是王老师引人入胜的教学,激发出了我的写作激情。”
我给他介绍了我们散文写作班的情况,我们散文写作班学习气氛很浓,每个人都认真学习,班上学员有“快枪手”,一学期能写几十篇文章出来,善于用生活中的平凡小事,讲出精彩人生的故事;有八十多岁高龄的婆婆,带上助听器上课,发表了好多篇文章,还得过征文优秀奖;还有一个乐观,阳光,又乐于助人的学员,战胜癌症,克服家庭中的种种困难,坚持学习写作;还有写知青生活系列的,写得相当励志感人等等,“我给你说不完。你亲眼看到的,我在散文写作班学习才一学期,在王老师的指导和帮助下,一个写作小白就在网刊上先后发表了4篇文章,其中一篇还得了优秀作品奖。我这都算不了什么,比我优秀的同学多了去,你来上课肯定会爱上我们写作班的,我们班还准备出散文集呢!”
“那我更要去学习了!” 先生如此说道。
接下来先生盼着新生报名,盼着开学,并开始构思文章,盼着能听老师的讲评。让我没想到的是,难得动笔的先生,文章竟写得洋洋洒洒,文笔流畅,故事娓娓道来,真情流入笔端。目前已有《四川音乐学院馨园轶事》和《关于音乐的追忆》两篇文章在《行脚成都》网刊发表,其中《四川音乐学院馨园轶事》一经发表,在四川音乐学院后代子弟群中引起了很大反响,大家纷纷点赞,留言并转发,令我刮目相看。
上世纪80年代初,我第一次去先生家,眼前为之一亮,一下被吸引住了,只见进门靠墙一面,整齐地摆放着一排书柜,虽不及栋,但也有一人多高,书柜里藏书云集,让我目不暇接,古籍书、中外名著、唐诗宋词、楚辞、论语、中国通史、中国文学史、中国哲学史、资治通鉴、古文观止、戏曲、线装的,精装的等等,琳琅满目,看不过来,在那个书籍极度匮乏的年代,真是让我震撼。先生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,这大概就是知识的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文化浸润吧。
2023年,在秋风送爽的9月,学校开办的文学写作班开学,希望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的我和先生,又继续报名学习。
秋季的开学,如同丰收的序曲,预示着未来将硕果累累。在短短的3个学期里,文学写作班佳作频出,杂志报刊登出许多优秀作品,班上又出了《金沙集2》一书,收录了同学们的文章。何文同学,出版了获得国家版本号的《梦回南极·北极》一书;何东明同学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,四川群众文学创作征文活动中,荣获第2名;黄秀娟同学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,主题征文活动中荣获优秀奖;李耘同学获“三亚杯”当代华语文学大赛中荣获金奖。我和先生在学习氛围极浓的班集体里,认真的学习,努力地写作,目前,先生已有两篇文章上杂志,一篇文章上报纸,我有两篇文章上杂志,我们用笔记录我们的似水年华,讲述自己的人生经历和感受。
我们班上,每个人的成长环境不同,从事的工作不同,人生的经历不同,接受教育的程度不同,业余爱好不同,人生感悟不同,但因共同的爱好——读书与写作,让我们走到了一起。我们通过课堂上老师的细细讲评和指导,不仅能欣赏到同学的作品,学习到不同的写作方法和技巧,也对自己写作也有很大的启发和帮助,同时还能获得审美的愉悦和精神享受,体会到不同的人生感悟。
杨绛先生在她的《我们仨》一书中,回忆他们一家三口最快乐和最幸福的时光,就是每个晚上,各自抱着自己喜爱的书籍,沉浸在自我的一方世界中。
现在,我和先生都爱上了写作课,爱上了写作。写作丰富和充实了我们的退休生活,因为写作,我们少了些许家庭琐事的争吵,多了有关写作方面的讨论,同一篇文章我们研讨其构架顺序,互相检查有无错别字,有无错误的标点符号,有无用词不当的地方等,并提出自己的看法。
晚上,我们各自在柔和的灯光下看书学习,或练习写作,或互相讨论有关写作的问题。因而晚上便是我们最快乐,最宁静,最充实,最丰富的时光。

感 谢 阅 读
地址:成都市金牛区金沙路42号
欢迎各位老年朋友注册成为学员
初次来校请到报名大厅注册学籍
规定时段内在微信号上选课报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