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的新启蒙老师丨杨玉茗:粟林老师,携光而来

“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”“摄影是用光的艺术”。

四川老年大学信息技术系摄影教师——粟林,携光而来,很好诠释了这两句经典。

她的光,如清晨的阳光,柔和温暖。面对一群韶华已逝不再年轻的摄影小白,她会细心呵护每一位学员的感受、热情,耐心的一遍遍讲相机的使用、参数的设置、如何构图如何用光如何培养摄影眼等等;用心寻找发现学员习作中细微的亮点给予鼓励。在她的眼里,没有笨学员;在她的心里,师生互为良师益友,朋友般的情谊。

她的光,如春天的阳光,明亮生动。热爱是最好的老师,粟林老师以她对生活对自然对摄影的热爱激发着学员的热爱。每月一次的外拍课,通常是从上午到下午甚至到晚上。她的标配是一部相机、一壶水、一个面包,生活简朴而教学却不简单。一路指导讲解拍摄欣赏,发现或拍摄到有意思的,她会眼睛发亮,“同学们看,好漂亮!太美了!”70岁的粟老师仍葆有一份童心和激情,在她身上全不见“古来稀”的老态,同学们笑称她是“像风一样的女子”,娇小的身躯里蕴藏着大能量,以她的热情热爱感染也感召着学员。

粟老师像一束光,闪烁着教师责任与智慧的光辉。传道授业解惑,教师是神圣的。粟老师以她50多年的摄影经历、经验和智慧、积累引领学员,倾囊相授,从入门到提升,从技术到艺术,从表象到灵魂。教学片里有她现在的作品,也有她几十年来的佳作;她讲伦勃朗画作的用光、讲布列松的“决定性瞬间”,也讲把中国绘画原理应用到摄影上的第一人郎静山、讲记录中国革命历程的摄影大家吴印咸、讲情系农民农村的纪实大师侯登科;讲江南《雨巷》,也讲大漠孤烟长河落日;讲天人合一,也讲人情温暖……有一个说法——摄影更重要的在于镜头后面那个智慧的头(脑)。无疑,粟林老师是智慧的,她的教学艺术而丰富,语言干净条理清晰重点突出,自然、绘画、文学、建筑、宗教、民俗是相通相融的。

粟老师像一束光,闪烁着教师奉献与爱的光辉。粟老师说她热爱教师这个职业,喜欢四川老年大学的人文环境,喜欢和老年朋友一起让晚年生活更充实美好。因为爱,所以付出。班上的微信群很活跃,如果说教室或线上教学是第一课堂,外拍是第二课堂,那么微信群就是我们的第三课堂。同学们常传习作请粟老师指导,她总是有问必答给予非常到位的点评指导,即使对学员外出拍摄遇到问题时的电话求教也耐心指点。今年,4月初粟老师意外受伤,脚跟腱几乎断裂,术后回家养伤,仍惦着她两个班的百多名学生。她忍着伤痛,急着恢复线上上课、编辑学员习作发学校公众号、主动安排集中在微信群辅导交流,术后才一个半月就由先生陪着到学校上课,还坚持尽快上外拍实操课,“还没带大家拍过夜景呢”,她有些歉疚。

爱,赢得了爱;心,换回了人心。2009年粟老师成为“四川老年大学银龄助教志愿者服务团”的一员,她的第一批学员至今仍记得她,想念着她,当得知粟老师受伤,班主任杨军老师就想着前去慰问看望,系主任罗英第一时间安排了调课,带去了学校领导和教学部领导的关心、关怀,还暖心地要去家里接伤后第一次回校的粟老师;80多岁的学员胡大姐自己病着还想去看望粟老师,被粟老师贴心的回复感动着,再次表达“您是我们的好老师,以后有机会还当您的学生。”同学们的问候祝福温暖了粟老师,也温暖了我们这个大家庭。

携光而来,点亮大家。因为粟老师,三年,我和同学们从不懂相机到爱上摄影,从懵懂迷糊渐渐雾散明朗,每个人都在或慢或快地进步成长。或许,有一天,我们生命中携带的那点点微光也会成为一束光甚至连成一片光,让生活和世界变得更美好。

 

专题摄影二期2班 杨玉茗

首页    幸福校园    我的新启蒙老师丨杨玉茗:粟林老师,携光而来